找到相关内容264篇,用时20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忍辱是智慧的抉择,慈悲的表现!

    ;外在则会遭受他人轻蔑、欺凌、辱骂、中伤、殴打、毁谤等;心神在内外煎熬下则有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、、行、苦苦等。   如何对治这些痛苦与烦恼呢?一则善观因缘:身心本是四大、五蕴所成,一切法本从因缘生,因缘散时即灭,世界有成住空、万物有生住异灭,一切本自无常,何必跟这些起舞?否则必苦上加苦、恶业再现、恶缘再续。   二则思惟:内在、外在这些,正好是摧毁负面烦恼嗔恚、...

    郑保村

    |忍辱|智慧|慈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175601865.html
  • 往生净土与思惟集谛的关系

    名字都没有,何况事实。   我们只要在三有中受生,必定无法超出苦苦、、行。这有漏取蕴身的本质就是。再加上各种身心的逼恼,苦上加苦,这是苦苦;即使有少许乐受,实际也不是真实的安乐,当乐变坏时,痛苦和不满足就会随之而来,所以是;即使在不不乐的舍受状态,还是以业惑力不自在地念念迁流,身心一直被业和烦恼牵着走,自己毫无自在,这是行。   但是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。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往生|净土|谛|集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06513219040.html
  • 从三方面观想对众生不应生嗔

         “理”是道理,即众生都是亲人而且都是刹那灭、三随逐的本性。由于这些道理,菩萨本应悲悯众生,怎么能对众生起嗔心呢?   第一、依《菩萨地》别说分三:一、宿生亲善想 二、无常想 三...修习想   菩萨对怨害有情如何修习想呢?   菩萨应这样观察:有情当中那些事事如意圆满之人,尚且时时为苦苦、、行随逐,不能解脱三,何况处于衰损中的有情。   《涅槃经》和《大毗婆沙论》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忍辱|嗔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2515625764.html
  • 净空法师谈四念处

    均系代表人物,真有沉鱼落雁之容,然而除去一张表皮外,身内只有血肉筋骨,污秽充满,死后不到三天即恶臭充鼻。所以《起信论》说:“应观世间一切有身,悉皆不净,种种秽污,无一可乐。”   △ 观受是,受是领纳、领受之意。一切受,归纳之有五:身的、乐,心的忧、喜,以及身心无苦乐之舍受。、忧属苦苦;喜、乐属;舍是暂时的,属行。三界均,若欲离得乐,除转识成智外,别无办法;如办不到,只有念佛求往生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四念处|止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08223233495.html
  • 供花的利益与功德

    ,去激励并唤醒我们昏沉的心念,从幻觉当中见到真实,了解生命的本质是,业的轮回。 ...其他众生及自己造下究竟的安乐因,灭除整个轮回以及负面的能量,促使众生成就空性,获得究竟、无上恒常的安乐,让他们安住在美好幸福的状态。为了利益如母有情的缘故,我们要迅速证得圆满的佛果位,而且慈悲舍喜于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1875202.html
  • 佛经八与圣经七宗罪

    。   ——上述二,属于,即好事破灭离散之   五阴盛:色、想、受、行、识谓之五阴,集众苦于一身,入色身扰不得脱,此是五阴盛。   ——此属行,诸行无常,轮回流散之耳! ...   《佛经》说人生有八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怨憎、爱别离、五阴盛。   生:人生世上,入轮回纠扰,诸纷至沓来,因此生即是。   老:气力衰减,精神日下,色身...

    柒零影像

    |人生|八|圣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09471187317.html
  • 天道之(祈竹活佛讲解)

      以上说明了欲界天之。色界与无色界天情况不同。在上二界中,没有粗的苦苦及,但仍有行。这二界之众生,在转生时有一念:“我现在转生于天界了”,在死时亦生一念:“噢!我现在掉出天界了”除此二念之外,其间之以劫计算的长时间内,他们只在定中,没有思想及念头,亦没有苦苦及。可是,他们的业报始终亦会告尽,在再次转生时,由于曾长时间处于无思想的定中,他们多会生为愚昧畜生。此外,生于此二界之众生主要是...

    大藏寺祈竹仁波切讲述

    |天道|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016591692.html
  • 轮回中人如失控之车终究是毁灭

      思惟轮回的痛苦,虽然苦苦和也须要思惟,但相比而言,尤其要思惟行。因为旁生也会厌离苦苦,外道也会生起厌离的有漏乐受,如果仅此而已,则很难发起无伪的出离三界之心。宗大师在本论中也一再...而对它产生好丑之心。同样,凡是以烦恼和业造就的法,不论是好是,其本质都是无常,所以,对这类法应当生起厌离心。   可见,只要还沉沦在轮回中,行就遍及一切生命的过程,此行和每个人的有漏取蕴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轮回|出离心|解脱|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3/22101019889.html
  • 如何生起菩提心

    就是。比如站久了认为坐着快乐,坐久了觉得站着快乐,这就是。而人人所知之——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有漏蕴聚等等,这就是苦苦。   见“诸母”之惨状,怎能不决心解救?但现在我...   “四瀑流冲难阻止,业力绳索紧密系,   投入我执铁笼中,无明黑暗笼罩之,   无边有中生又生,三逼迫常无断,   诸母情状与处境,思已发起殊胜心。”   咱们先讲最后两句话——“...

    夏坝仁波切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2412530694.html
  • 不念弥陀更念谁

    不顺利种种,因为本身就是的,所以叫「苦苦」。  「」即是「乐受」。乐受怎么说是呢?现在我们***,人生美满如意,但终将面临生离死别,最后一定是「从前恩爱,至此成空;昔日荣华,而今不再」。到...不念弥陀更念谁  日落西山暮鼓催,娑婆趣实堪悲;  世出世间思惟遍,不念弥陀更念谁。  这首偈语可说是让人惊心动魄!  「日落西山」就是太阳下山,好比人生由青年、中年而进入老年,犹如日落西山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2063359.html